上尉章记 -- 黄帝纪元 四千七百零三年正月十五

《生查子》
“去年元夜时,
花市灯如昼。
月上柳梢头,
人约黄昏后。”
真快!西方的刚一过,东方便将降临了。
各位兄弟姐妹们,可在下班前约好佳人去逛逛灯市, 猜猜灯谜呢?
没有的也可以去看看, 可能有缘千里来相会哦。

新加坡原来不仅仅有珲春大赛, 还有灯谜协会呢!
我这里没有灯市啦, 不过
已把元宵买,
明日可下厨。
游子盼团圆,
千里寄相思。
呵呵!新的打油诗!

讲起吃元宵(汤圆), 民间说法不一。(故事两则)
1)春秋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,见有物浮在江面,不知此为何物,便派人去问孔子。孔子说:“此物萍果也,得之者主复兴之兆。”因为是正月十五日,以后每逢此日,楚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,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。
2) 汉朝有个名臣东方朔,帮一宫女元宵和家人团聚,便部了个局。他让百姓以为玉帝命火神君在正月十六火烧长安。 百姓便把此事禀报汉武帝。汉武帝便请教东方 朔, 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,就说: “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,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?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汤圆,全城挂灯放烟火,可以瞒过玉帝了。城里张灯结彩,游人熙来攘往,热闹 非常。元宵的家人进城观灯,与元宵团聚。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,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。
这两个传说却没有史料记载。
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。当时称元宵为“浮圆子”、“圆子”、“乳糖元子”和“糖元”。从《平园续稿》、《岁时广记》、《大明一统赋》等史料的记载看,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。因元宵节必食“圆子”,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。
当然现代关于元宵的事不的不谈袁世凯。袁世凯,总想当皇帝。因“元宵”与“袁消”谐音,便下了个命令,以后不许再说“元宵”二字,而只能说“汤圆”。
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,有香辣甜酸咸五味,可以煮、炒、油炸或蒸制。五味元宵是可以用以肉馅、豆沙、芝麻、桂花、果仁制成。五辛元宵是可以用葱、芥、蒜、韭、姜制成。
灯市原自于唐朝,猜灯谜来自于宋代。灯市所用的彩灯,也演绎出“橘灯”、“绢灯”、“五彩羊皮灯”、“无骨麦秸灯”、“走马灯”、“孔明灯”等等。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、秋千格、卷帘格、白头格、徐妃格、求凤格等一百余种。好玩吧!

元宵节,也是“弄土地公”的日子,有没有去大伯公庙拜拜呀。